目錄
Web3 定義
Web3 被稱作第三代網路技術,主要底層技術為分佈式帳本,換句話說就是基於區塊鏈的網路世界 ( 去中心化 )。在 Web3 世界中,所有權和使用全都不會是集中在一人或是一間公司手裡,都是由使用者本身為自己的資料做控制、管理、販售等,強調使用者的數據控制權和隱私保護都在自己手上。
Web3 歷史
全球資訊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是最早提出 Web3 想法的人,2005 年受訪時曾提到他認為在未來網際網路世界中,通過餵給電腦數據資料,使網際網路變成一個大家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都能獲取資訊的媒介。
不過現階段流行的 Web3 是在 2014 年由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Gavin Wood 所提出,一種不受任何中間機構的審查、監管的網路世界 ( 基於區塊鏈的網路世界 )。
Web1、2、3 介紹
特徵 | Web1 | Web2 | Web3 |
使用者角色 | 被動消費者 | 主動參與者 | 擁有者 |
數據控制 | 中心化 | 主要還是中心化 ( 部分去中心化 ) | 完全去中心化 |
內容生成 | 靜態內容 | 使用者生成內容 | 去中心化生成內容 |
隱私保護 | 較弱 | 一般 ( 資料集中收集 ) | 強調數據隱私 |
- Web1 : 靜態和被動的網路,以文本及圖像單方面提供資訊,使用者只能被動閱讀內容,無法和作者進行互動,同時也缺乏使用者創作的內容,如早期各大網站入口。
- Web2 : 互動和社交的網路,使用者可以創作自己的內容,並且同時和他人進行互動連結,也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 廣告 “ ( 收集使用者數據 ),如社群媒體、部落格。
- Web3 : 去中心化和智能化的網路,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一個使用者擁有和控制自己的數據網路世界,同時引入智能合約、虛擬貨幣、AI,協助網路自動化運作以及直接點對點交易,甚至優化整個網路系統。
Web3 亮點特色
去中心化 | 透過區塊鏈技術,Web3 消除了資訊集中在傳統的公司機構,將資料分散儲存,不再受公司或是政府的審查風險、資料外洩等。 使得使用者能夠擁有保留個人隱私的權利,能夠自由選擇如何使用和分享這些數據並且直接和他人進行交易和互動。 |
智能合約 | 這些自動執行的合約能夠在滿足特定條件時自動進行交易,增強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
跨平台互通性 | Web3 應用程序能夠在不同平台之間無縫運作,能夠串聯各式各樣的平台,資訊和內容將無處不在,讓使用者可以無需為每個平台創建新的賬戶或資料,同時還能保有其偏好設定。 |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 利用機器學習結合大數據採集,這些技術被用來分析使用者行為、模擬情況,提供更加準確且個性化的服務,不單單影響商業領域,在醫療、研發、氣候各大領域都實際應用。 |
為什麼要了解 Web3 ?
除了能讓使用者拿回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降低針對單一平台的依賴提升網路開放度外,還有另外三個原因值得我們去了解和認識 Web3 : 提升使用者體驗、民主化治理和新型經濟模式。
隨著 AI 發展,Web3 世界將可以提供更精準且個人化的內容,來增強互動和沉浸體驗,更加貼近個人的需求。同時也有智能合約的運作,改變了資金流動的方式,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收入管道。創作者可以直接從其創作中獲得報酬,而不必依賴傳統平台的分成和控制。
在 Web3 的環境中,使用者不僅是消費者,還可以成為網路生態一份子 — 治理者。通過去中心化身份系統和投票機制,使用者能夠參與決策過程,這強化了社群間的凝聚力和參與感。
Web3 實際應用案例
目前 Web3 落地實際應用的主要集中在幾個常見領域: 金融、社群網路平台、市場、身分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 使用者在無需中介的情況下進行借貸、交易等金融活動。
- Web3 瀏覽器 : 專注於保護使用者隱私,自動阻止不必要的廣告,讓使用者能夠掌控自己的數據和資料。
- 去中心化身份驗證 : 使用者可以使用自己的區塊鏈地址作為身份辨別,並通過智能合約來驗證身份。這樣的運作方式能夠提高安全性,並減少對傳統身份驗證機構的依賴。
- 去中心化市場 : 使用者可以直接交換商品和服務,平台利用智能合約自動處理交易,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例如,OpenSea 允許使用者買賣 NFT(非同質化代幣),實現虛擬資產的真正所有權。
Web3 仍然持續成長和發展,逐漸延伸至各個領域,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中,將有機會參與到新型態世界的到來!!!